(記者 徐虞利)
在9月2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鋼鐵原燃料市場高峰論壇上,盡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兩大礦業(yè)巨頭對明年的國際鐵礦石談判只字不提,但與會專家指出,2009財年的談判對中國而言可能比今年更為艱難,海運費差價可能成為談判關鍵,市場供需是否平衡的重要性反而退居其次。
2002-2007年,中國生鐵增產占全球增產的85%,鐵礦進口增加占全球出口增加的87%,中國的需求是決定鐵礦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新華社首
席經濟分析師陸曉明2日表示,今年中國鋼鐵增產減少,國際鐵礦增產加快,說明鐵礦市場正趨于平衡,近期現(xiàn)貨鐵礦價格回落也證明了這一點,但巴西和澳礦合同礦到岸價仍大幅低于印度礦和國內精粉價格,預示明年長期合同離岸價仍有較大漲價空間,除非海運費出現(xiàn)大跌。
2008年度澳大利亞鐵礦長期合同價漲幅高于巴西礦15個百分點相當于多漲了約8美元/噸,而巴西礦比澳礦海運費(現(xiàn)貨)高34-64美元/噸。今年亞洲鋼廠同意澳礦更大漲幅實際上已承認了“海運費差價分享”的理念,但亞洲鋼廠和澳洲礦山各自分享的比例仍有分歧。
陸曉明表示,按海運費差價分享理念,巴西供歐洲的合同礦也應比澳洲供歐洲礦有更高漲幅,但去年兩者漲幅相同。因此新年度談判巴西礦山可能不急于達成傳統(tǒng)意義上的所謂“標桿價格”。
據悉,為解決海運費差價問題,減少這些年談判的“對抗性”,有的澳洲礦山正力推鐵礦石價格指數(shù),更牽涉到定價機制的徹底改變。有專家認為,解決定價機制和海運費差價分享比例問題將是新年度鐵礦石談判的焦點。預計最后的結果是鐵礦石實際價格繼續(xù)上漲。
中國工商聯(lián)冶金商會副秘書長耿炳璽表示,現(xiàn)在這種定價機制已經28年了,從1981年開始約定成俗:即“三對三”格局;“首發(fā)跟風”模式;“長協(xié)、離岸、同漲幅”原則?,F(xiàn)在就剩下長協(xié)價原則了,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已經破裂。要改變現(xiàn)在這種礦石定價機制,要研究新的談判機制。
耿炳璽強調,應由一家中國企業(yè)出面,但要改進這種方式,政府要授權,代表國家,而不是代表部分企業(yè)利益。
中國五礦商會副秘書長劉志梅則表示,三四季度國產鐵礦還將增產,預計全年國產礦將突破8億噸,2008年全球鐵礦供應大幅增長,超過需求約3000萬噸,鐵礦價格出現(xiàn)下滑的趨勢不會扭轉,而三四季度國內鋼材價格走勢將直接影響到明年的鐵礦石談判,目前國內鋼市已連續(xù)七周下跌。